
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将于当地时间9月30日午夜耗尽,政府再次面临停摆危机。当地时间29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·舒默、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·图恩、众议院议长迈克·约翰逊及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哈基姆·杰弗里斯,讨论防止联邦政府停摆的措施。会后,国会两党领导人在媒体上表示,双方存在巨大分歧,谈判进展甚微。

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·舒默称两党在医疗保健方面存在巨大分歧,民主党主张延长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的《平价医疗法案》补贴,最终政府是否陷入停摆由共和党决定。民主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杰弗里斯表示,双方仍存分歧,民主党不会支持由共和党起草的临时拨款法案。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指责舒默和杰弗里斯“拒绝承认基本事实”并“绑架”和“劫持”拨款程序,要求民主党参议员支持众议院已通过的临时拨款法案,若政府停摆,民主党需为此后果负责。
此前,国会众议院曾以微弱优势通过由共和党起草的临时拨款法案,试图让联邦政府运转资金维持至11月下旬,但随后参议院未能通过这一法案。目前,美国两党再次就拨款陷入僵局,民主党人寻求谈判,共和党人则希望继续推动先前一版法案。据美国媒体报道,特朗普29日会晤国会领导人后,参议院预计将于9月30日重新投票。如果国会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,联邦政府将于当地时间10月1日零时停摆,数十万联邦工作人员将被迫无薪休假。
自1980年以来,美国已14次陷入停摆窘境。制度掣肘使得预算僵局难以避免。与议会制不同,美国的行政和立法高度分立,总统与国会多数党往往分属不同阵营,加上两院分立,谈判空间被人为压缩。近年来,民主党与共和党将预算案当作政治筹码,在众议院,立场强硬的议员常常借机施压,要求在预算中加入意识形态条款,导致“关门”风险不断制造。自由派强调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,保守派则要求削减赤字、缩减开支,这种根本性的观念分歧使预算谈判不仅是财政问题,更是意识形态的正面对撞。
美国民众舆论方面,多项民调显示,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“关门”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治行为,反感用权力僵持来操弄公共机构。对于一次次的政府“关门”危机,美国民众也开始显现疲态。屡陷“关门”风波,既是制度分权的副作用,也是两党斗争的副产品,它凸显美国政治极化与妥协能力的缺失,也折射出民众对政治角力的厌倦。反复的财政僵局与“关门”风险不仅拖累美国自身的治理与公共服务,还一次次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,美元信用、美债稳定性乃至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都在被削弱。
一旦美国联邦政府“关门”,大约80万名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,承包商账单无法及时支付。多地博物馆、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等可能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。国务院领事馆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将放慢工作甚至关闭,护照、绿卡、签证等证件办理时间被拉长。虽然社会保障金等强制性支出仍会发放,但相关人工服务将停滞。对于低收入家庭,打击会更快到来,数百万孕妇和儿童的食品券将受影响,住房援助和能源补贴也会因资金断档而延迟。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和学校午餐的支持可能被迫由地方政府垫付,州县财政压力骤增。
此外,交通、旅行、医疗、公共卫生等领域也将受到影响。人手短缺会导致航班延误、排队频繁,新航线审批、飞行员培训和执照发放也会停止;疾控中心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日常统计更新、药品审批速度等也会放慢,政府医疗保险等机构的电话客服、案件上诉等服务将难以获取。更广泛的经济代价也不可忽视,分析普遍认为,政府关门可能让美国经济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,联邦雇员薪资延迟发放会影响消费支出,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会加剧波动。如果“停摆”久拖并与债务上限、财政赤字等议题交织,还可能导致美国政府借贷成本增加。随着党派极化加剧,政府“关门”几乎成了美国政治的一种年度戏码。此次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让局势更为复杂,通常,政府“停摆”意味着大量联邦雇员被临时无薪休假,资金恢复后即可复工,但此次特朗普政府要求准备可能的“永久裁员”。这一做法打破了过去的政治默契,让“停摆”可能不再只是一次可逆的财政僵局,而成为潜在的制度性伤害,使得这场财政拉锯战的后果变得更加难以预测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